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的癌別,死亡率長年居各癌別之首,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超越大腸癌,一舉國內發生率、死亡率和死亡人數「三冠王」的癌別。在肺癌的分型中,肺鱗癌過去20年來只有化學治療可用,多數晚期患者活不過一年,健保署聽見癌友需求,去年12月起給付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助癌友看見續命曙光。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今(26)日偕立委劉建國、廖偉翔和前立委吳玉琴,以及肺癌專家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醫師,肯定健保署朝賴副總統的治癌主張,有好藥應及早用的方向前進,精進晚期肺癌治療、接軌國際指引。
今年49歲的賴先生,四年前確診晚期肺鱗癌後,開始漫長的治療,每個人治療情況不同,慶幸自己目前已測不到癌細胞,且副作用不明顯,生活起居和工作都正常,「我很幸運有商業保險支撐,很快就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治療,否則每年動輒上百萬元的藥費,根本付不起。」他坦言,每次回診看到同為肺鱗癌的病人,因為無力負擔自費治療,只能持續化療、換藥,無法工作;賴先生懷著感謝的心情表示,健保給付肺鱗癌的一線免疫合併化療,對癌友意義重大,「終結沒錢就沒命的悲劇,健保給付讓肺鱗癌病人活下去的機會,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強調,健保是癌友的保護傘,照顧愈多人愈好,也期待需要使用免疫藥物的肺腺癌病人,能盡快跟上肺鱗癌,有治療的機會。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台灣在癌症的照護負荷上是以肺癌、大腸癌為最大兩種,負荷亦逐年增加,肺癌從相對存活率上可發現肺癌遠比其他癌症差,主要是第四期肺癌存活率大約只有13.3%,如果要改變肺癌的預後只有兩個手段,一是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二是精進晚期治療,雙項並行才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去年12月健保開始給付肺鱗癌免疫+化療,每年為病友減輕170萬的負擔可嘉惠兩百多位病友,透過NGS等政策提高癌症精準醫療,搭配LDCT建立陽追機制,幫助取得更好的治療成效。
立法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委員表示,肺癌不管發生率或死亡率都在”榜首”,病團持續為病友爭取符合國際治療指引的新藥給付,也感謝健保署在去年通過給付肺鱗癌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了病人一線曙光,但要達成改善晚期肺癌存活率的目標,在肺鱗癌治療這塊拼圖拼上後,剩下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肺腺癌治療,呼籲健保署加速擴增給付,納入肺腺癌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讓醫師有治療武器來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共同守護晚期肺癌病友的健康。
前立法委員吳玉琴表示,過往擔任立法院厚生會新藥可近性委員會召集人爭取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看到了醫界與病友團體對於擴大給付癌症新藥的急迫呼籲,特別是新總統賴清德對於癌症治療也非常重視,並希望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可以下降三分之一,因此早期篩檢和及早用到藥是很重要的,吳玉琴提到石崇良署長對癌友和癌症治療的加速非常努力,也希望在肺腺癌的治療也能照顧全部的族群,才能邁向賴清德總統所推動的「健康台灣」。
立法委員廖偉翔表示,肺癌在近幾年已經超過肝癌成為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的癌別,以台中來說因為是中火的所在地,空汙對和肺癌也很有相關性,這幾年因為給付條件的限縮,有些癌症用藥雖然健保有給付,但是卻限縮給付,未完全接軌國際指引,這幾年下來已經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國際或國內的大藥廠在研發新藥時,臨床上卻找不到合適的病患!更重要的是,當國外藥廠新藥開發完成後,因為台灣欠缺本土數據,必須要等上市後再做真實世界數據的研究,這些都是沒有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的後遺症。
何肇基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達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2倍,因此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美國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為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健保去年12月起跟上國內外治療共識,對晚期肺鱗癌延長存活很有意義的,但在肺腺癌無法使用標靶的這個病友族群希望也可以加速給付,讓肺癌的晚期存活可以達到兩
國內肺癌患者中,約九成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儘管國健署已於2022年7月起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公費篩檢,目的是找出更多的早期患者,但根據該署最新統計,國人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者逾半已是不適合手術的晚期,其中又以肺腺癌患者居多,需精進治療才有機會延長生命。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提醒,健保挹注很多資源在引進肺癌標靶藥物,讓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可在第一線就接受標靶治療,但本土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中,約三分之一不適用標靶藥物,這群癌友目前在健保體系下,大多須歷經化療失敗後再次化療失敗,第三線治療才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處境非常弱勢,癌友甚至會因撐不過連續化療的摧殘而離世,感謝健保署給肺鱗癌患者一線生機之餘,也呼籲肺腺癌治療應盡速跟進肺鱗癌,提供一線免疫合併化療給這群弱勢的肺腺癌患者。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去年底攜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六大醫學會,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針對晚期肺癌患者現仍佔所有肺癌患者的六成,建議應加速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目標五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
專精肺癌治療的余忠仁院長表示,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臺大醫院肺癌五年存活率在各期別病友確實都是倍增,早期癌症依賴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晚期癌症是依靠治療來達成,肺癌已從化療、標靶藥物進入到目前的免疫治療時代,肺腺癌佔了新診斷病人的75%,有基因突變者可使用標靶藥品,沒有基因突變的肺鱗癌病人目前仍以化療為主,大概十分之一病人在符合健保條件下可單用免疫,加上肺鱗癌也不過增加5%,但仍有治療缺口,免疫相較於標靶藥品的給付落後很多,十年來免疫治療已經是治療的趨勢,但台灣臨床上免疫治療給付的比率很低仍落後國際,醫師用藥仍受限於健保尚未給付,期望如果要實現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的目標,須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解決醫療現場的醫病困境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