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人數十年成長3    術後有高達7成再復發

精準治療向早期肺癌推進  研究:有效延長「無疾病存活期」醫籲: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挑戰肺癌治癒可能

肺癌為台灣癌症十大死因榜首達數十年,根據107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其中肺癌在男性與女性的發生率皆攀升至第二名,早期肺癌發生率更是10年前的3倍1,為所有癌別中成長最多的癌症,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早期肺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但術後仍有復發甚至死亡的風險,患者應在術後接受合適的輔助治療,延長無疾病存活期,穩定控制病情,化學治療作為手術後輔助治療已行之有年,然5年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僅能提升約5%,其效果有限。

臨床腫瘤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小於1公分的腫瘤在手術切除後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3,然而根據統計,腫瘤切除後仍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經歷疾病復發甚至死亡。肺癌高復發風險需要更好的治療武器來對抗!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研究指出,針對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表現(EGFR)類型的肺癌,已有對應的標靶治療加入輔助治療行列,可降低八成的復發風險4,精準醫療已正式推進早期肺癌,有助患者撥去復發陰霾,帶來治療新希望!

早期肺癌發生率比10年前成長3倍!手術切除仍有七成復發風險。

肺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其中早期肺癌更是所有癌別中成長最快速的,自民國97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I到IIIA期肺癌人數為1,698人,至107年攀升至5,459人,10年間成長3倍

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肺癌的致病原因從外部環境的空污、職場有害物質、油煙到家族遺傳、肺部病史等個人體質,都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在台灣肺癌中有約8至9成為非小細胞癌5,其中又以肺腺癌居多,較常發生在女性、非抽菸族群。

肺癌的分期可以根據腫瘤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陳育民理事長說明,目前早期肺癌普遍仍以手術為主,術後存活率極高。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著復發的隱憂,根據統計指出,I到III期的肺癌患者在術後仍有45%~76%的復發風險,且隨著期別的增加而攀升2。根據美國癌症學會資料,若於肺癌第一期、第二期發現,有半數患者可以存活超過5年根據美國癌症學會資料,第一期發現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68%~92%,第二期仍有53%~60%超過半數,但直到第三期下降到26%-36%,第四期甚至不到10%67,因此如何使患者在早期治療時即降低疾病復發、延長無疾病存活期,成為治療的重要目標。

無疾病存活期(DFS)是早期肺癌治療關鍵指標,及早診治延長存活

臨床腫瘤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早期肺癌治療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無疾病存活期(Disease Free Survival),意指病人經過治療後無復發、轉移且不死亡的時間,IB期到IIIA期的肺癌患者,建議在手術切除病灶後進行輔助治療,透過控制癌細胞成長來延長無疾病存活期、降低疾病復發風險。

「化療」為現今主要的輔助治療選擇,但根據統計顯示化療僅能延緩16%的復發風險8,在治療成果上仍有加強空間。陳育民理事長也補充,現有的輔助性化學治療,雖然有助肺癌患者控制病情,但仍有復發、死亡風險, 根據統計指出仍有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接後輔助性化學療法後出現疾病復發。

研究證實:精準醫療輔助早期肺癌治療,可望降低8成復發風險4,為患者帶來治療新福音!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指出, EGFR早期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除化學療法外,也有標靶藥物的選項,可以降低83%的復發風險4,可說是早期肺癌治療的新突破,延長病友的無疾病存活期、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EGFR突變基因的早期肺癌患者,無論術後是否曾使用過化學療法,在接受精準治療作為輔助療法,皆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更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在這項研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試者為亞洲人9。台灣也有患者參與其中。賴俊良理事長說明,亞洲約有6成的肺癌患者有EGFR突變基因,是亞洲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台灣檢測出EGFR基因突變的比例與亞洲相同,不同的致病基因有相對應的精準治療選擇,透過與腫瘤細胞上的受體接和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

疾病復發是癌友的共同夢魘,期待精準治療的加入,能為早期肺癌患者帶來生命新希望。陳育民理事長表示,近年肺癌治療有較多突破,不論是早期、晚期都可以透過創新的治療選擇來突破困境。賴俊良理事長強調,早期肺癌的存活率雖然較高,但不可忽略復發帶來的傷害,病人可以跟醫師討論,鎖定致病基因選擇合適的藥物,掌握治療時機以擁有高存活的未來!

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分享早期肺癌復發風險與治療困境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分享精準治療在早期肺癌的新突破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