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高標評鑑USR 142件參賽方案 16座獎項出爐 獲獎率11.2%北醫、逢甲、修平科大分獲產業共創、福祉共生、在地共融組首獎 , 屏科大黑熊媽媽獲生態共好組首獎清大、臺科大並列國際共享組楷模

《遠見雜誌》去年跟上高教時代趨勢,針對「大學社會責任(USR)」,面對全國各大學公開徵選「USR傑出方案」,首屆便收到97件方案。2021年擴大徵件,從三組增為五組,參賽方案高達142件,歷經書審、面審後,今(8)日正式公布得獎名單,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富邦人壽共同響應,舉辦贈獎典禮,來自全台16所學校、16個方案獲獎,獲獎率僅11.2%,精銳盡出。

以工科見長的修平科技大學,協助多個地區進行農業創生,奪下「在地共融」首獎,被稱為最大黑馬;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為環境貢獻正向影響,贏得「生態共好」首獎;臺北醫學大學一條龍協助台灣生醫新創產業突破困境,拿下「產業共創」首獎;逢甲大學解決偏鄉高齡就醫痛點,獲「福祉共生」首獎。

除了校長與計畫主持人代表受獎,各組首獎大學校長也一起對談,分享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甘苦談。屏科大「黑熊媽媽」黃美秀、逢甲大學「最懂計程車司機的教授」侯勝宗等國內USR指標人物親臨贈獎典禮,堪稱USR年度盛會。

第二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參賽件數增加五成

教育部從2017年起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第一階段將學校方案分為「種子型」「萌芽型」「深耕型」;2020年起第二階段,將USR計畫重新分類為在地耕耘的「大學特色類」,以及國際發光的「國際連結類」,要求計畫連結到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期許USR接軌國際,把台灣的成功經驗複製到世界各地。

《遠見》2005年開全球華人媒體之先河,首創CSR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鑑,為當時「台灣企業最需要的獎」,一路見證台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進步,至今邁入第17年。為鼓舞大學落實社會實踐行動方案,《遠見》2020年起,開辦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不以學校為評鑑單位,援引教育部評鑑各大學USR方案的做法,將這座「全台灣各大學最需要的獎」送給社會大眾。

第二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方案分成「產業共創」「生態共好」「在地共融」「福祉共生」和「國際共享」五組,呼應教育部第二階段USR計畫目標,鼓勵大學不只幫助地方,更走向國際。五組共收到142件參賽方案,較第一屆多出約五成。為完整檢視USR成果,《遠見》邀產官學研共9位專家擔任評審,深度訪談大學實踐方案的做法與精神,最終頒出16個獎項,獲獎率僅11.2%。

分析本屆「2021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四件獲首獎的USR方案(國際共享組首獎從缺),有四大關鍵心法:善用學術專業解決問題、納入產業思惟、培養獨立能力,以及創造新商業模式。

生態共好組 用學術專業解決社會問題

 「生態共好組」首獎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建立人熊共榮共生之人間淨土」,是個人觸動群眾、為環境貢獻正向影響的最佳案例,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黃美秀致力台灣黑熊保育逾20年,以學校作為人才培育與跨域合作的平台,從最初的實驗室團隊,如今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走上國際,喚起國人對台灣黑熊關注,引領社會改變。

 「生態共好組」的楷模獎有兩座,分別是高雄醫學大學「螢蜂而立——那瑪夏生態永續計畫」,推廣原生蜂復育與產業化,及那瑪夏螢火蟲調查、監測、教育與永續觀光,同步促成部落返鄉、里山經濟,連結產業、生態,未來可期。

 另一楷模獎得主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逗陣來貢寮 打造山海美境」,鎖定學校所在地深耕十年,推動地方永續創生,三個子案分別為里山、里海、產業,規模較小,但成果具體,操作細緻,成功連結地方與效益。

產業共創組 走出象牙塔 讓知識變現

USR牽涉學校師生、地方政府、社區居民、在地企業、NGO等多方利害關係人,須完整考量所有人的需求,規劃每一階段具體行動,才能讓多頭馬車同步行動、創造綜效。

「產業共創組」首獎由臺北醫學大學「建構永續發展的生醫新創生態系」獲得,被評審讚許為「規格外」的參賽者,對比多數學校以社區為場域,北醫選擇以「國家」為場域,做出不一樣的格局。

連兩年獲選楷模獎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策略規劃能力深獲讚賞。今年獲獎的「春燕築巢.地方創生 從新農業出發」計畫龐大,跨域合作與佈局皆顯現策略性思考與行動脈絡。

另一楷模獎得主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地方產業與觀光永續計畫」,合作夥伴包括食宿遊購行及運動娛樂,涵蓋產官學與NGO,建立全台第一在地旅遊目的行銷組織DMO,走向日本推廣,執行和成果完整。

在地共融組 扶植獨立能力 攜手社區創雙贏

去年報名最踴躍的「生活共榮組」,今年進一步拆分為「在地共融」與「福祉共生」兩組,分別選出1個首獎、3個楷模獎。

「在地共融組」首獎為修平科技大學「農業地方創生系統」,評審團肯定其以私立科大的有限資源,選擇學校工程專業,解決地區農業瓶頸,達成互補效果,方法及目標正確,雙方明確獲益,具永續性。

 楷模獎之一、國立中興大學「打造國際永續部落:清流賽德克族」從學校本身場域的惠蓀林場出發,延伸至其他部落,連結不同利害關係人,打造國際型永續部落,面向完整。

 另一楷模獎國立東華大學「比鄰共好——在地韌性之永續培力行動計畫」推動花蓮地方教育、綠色療癒、合作經濟,針對兒童、高齡、產業三大偏鄉常見痛點,創造小而美的在地關懷。

 同獲楷模獎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畫」因日治時代校長對新竹原民研究,串起兩地淵源,凸顯生態農村部落永續發展的團結經濟價值,還有學校歷史傳承意義。

福祉共生組 強調落地 創造永續商業模式

「福祉共生組」首獎為逢甲大學「大學伴‧偏鄉善」,首創台灣的「偏鄉部落醫療接送共享服務模式」,獲評審青睞關鍵是找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兩年在全台各地完成26.5萬趟交通接送,光梨山接送總公里數就高達11.5萬公里,改善偏鄉居民的就醫交通困難,成功經驗除了移植到新北市,開創成功商模,甚至影響中央政策,鬆綁偏鄉醫療服務白牌車的法令限制。

本組的楷模獎有三座,文藻大學「溫暖白色巨塔的小螺絲釘——文藻國際志工共創就醫無障礙」以學校的外語優勢,鎖定地區新住民和移工就醫時語言溝通問題為主題,完整銜接學校特色。

臺北市立大學「在生命的轉角打造一座樂活城堡——活躍老化運動學院」,推動都會高齡健身防老計畫,長輩課程模式實用且完整,可推到偏鄉、發展成產業,凸顯學校專業優勢。

 國立聯合大學「偏鄉 不偏鄉」為苗栗中小學校園建置網路,輔以三語教學輔導,確實發揮以學校改善地方的使命。

國際共享組 首獎從缺 兩座楷模獎接軌世界

 本屆「國際共享組」的報名方案皆規模龐大,在激烈討論後,評審們認為各校在前進國際上,還可以有更高的自我期許,決議首獎從缺,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共獲楷模獎。

 國立清華大學「七海為家,I SEA You」著重在國際專家與國內學者,共享環境綠色科技與永續能源的經驗,可看出清大清楚定位各國家角色與策略性,未來影響力大。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無國界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以基礎工程技術為出發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標竿,由工程學院帶領跨院系所之國際師生組織「無國界行動工程師」團隊,連結在地,也改善印尼、越南境內基礎建設。

《遠見》希望拋磚引玉,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獎選拔,鼓勵各大學回歸「人才培育」的初心,號召各大學把USR從過去刻板印象的「學生下鄉志工服務」轉化為「大學輔導地方提升」,進一步連結國際永續議題,成為永續人才的培育基地。

近幾年當各大學努力推動USR時,企業共同參與也愈來愈明顯。例如富邦人壽過去三年來已全力支持教育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USR),動員超過千名員工、攜手全台36所大專院校、近4千名師生走進社區,發揮CSR X USR的加乘效果。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CSR X USR的核心精神就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因此富邦人壽主動協力規劃,號召全台各地同仁與各大專院校合作,致力成為各大專院校實踐USR的最佳夥伴,與年輕一代共同關心在地議題,營造友善社區且共好的社會。

【附件資料】

表1、2021年第二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贈獎典禮 出席受獎名單

組別獎項學校名稱受獎人職稱
福祉共生組首獎逢甲大學李秉乾校長
楷模獎臺北市立大學戴遐齡校長
楷模獎國立聯合大學李偉賢校長
楷模獎文藻外語大學王立勳研發長
產業共創組首獎臺北醫學大學林建煌校長
楷模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武東星校長
楷模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蔡匡忠學務長
國際共享組楷模獎國立清華大學林聖芬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
楷模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劉志成副校長
在地共融組首獎修平科技大學陳建勝校長
楷模獎國立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
楷模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任貽均副校長
楷模獎國立中興大學王精文副校長
生態共好組首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戴昌賢校長
楷模獎高雄醫學大學鐘育志校長
楷模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

表2、2021第二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評選結果

組別獎項獲獎學校 / 方案名稱
福祉共生組首獎逢甲大學 大學伴‧偏鄉善
楷模獎文藻外語大學 溫暖白色巨塔的小螺絲釘——文藻國際志工共創就醫無障礙
楷模獎臺北市立大學 在生命的轉角打造一座樂活城堡——活躍老化運動學院
楷模獎國立聯合大學 偏鄉 不偏鄉
在地共融組首獎修平科技大學 農業地方創生系統
楷模獎國立中興大學 打造國際永續部落:清流賽德克族
楷模獎國立東華大學 比鄰共好——在地韌性之永續培力行動計畫
楷模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畫
國際共享組楷模獎國立清華大學 七海為家,I SEA You
楷模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無國界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
產業共創組首獎臺北醫學大學 建構永續發展的生醫新創生態系
楷模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春燕築巢.地方創生」從新農業出發
楷模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南投地方產業與觀光永續計畫
生態共好組首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建立人熊共榮共生之人間淨土
楷模獎高雄醫學大學 螢蜂而立——那瑪夏生態永續計畫
楷模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逗陣來貢寮 打造山海美境

註:各組楷模獎按照校名首字筆劃排序

表3、2021年第二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評審團成員

福祉共生組、在地共融組、國際共享組
何培鈞  小鎮文創創辦人 陳文良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秘書長 陳美伶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楊明德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產業共創組、生態共好組 陳良基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 郭雪貞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執行長 葉丙成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廖嘉展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文宏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註:評審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大合照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