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 兩位國際大師x兩位學界專家x三位產業領袖 聚首獻策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生成式AI浪起,迎接全球經濟超級週期」(4)日上午隆重登場!邀集兩大國際大師與國內產學跨界交流,聚焦探討在生成式AI的趨勢觀察,期待為台灣產業擘劃出清晰道路。

為迎接生成式AI來臨,並備戰其對全球經濟和管理策略的影響,《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特別舉辦年度盛事──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隆重邀請名列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前四名的AI領域第一人、未來今日研究所執行長艾美.韋伯(Amy Webb)以及《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進行專題演講,並與現場貴賓越洋連線QA問答。

現場吸引超過400名企業菁英及領導人與會,包含大成董事長韓家宇、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甯、玉山銀行執行長柯尊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等高階領導人都親臨現場,橫跨傳產、科技、金融、醫療到服務業,跨界大咖齊聚,共同關注AI浪潮下的管理創新及策略遠見!

國際大師 艾美.韋伯(Amy Webb):AI是所有技術的基礎,企業導入有步驟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編委召集人周行一代表主辦單位致詞。緊接著的重頭戲,就是兩場國際大師演講。

艾美.韋伯(Amy Webb)創辦「未來今日研究所」(Future Today Institute),擔任執行長,被譽為未來科技預言家。韋伯多次入選有全球管理界奧斯卡之稱的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50Thinkers),並於最新公布的2023年排名高居第4名。她也被《富比士》(Forbes)雜誌選為全球形塑未來的五位女性之一;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位女性」之一。

韋伯指出,如今驅動經濟超級週期的,已經不是單一技術,而是三項關鍵通用目的科技:人工智慧、感測器和生物科技;隨著它們各自的發展,彼此間亦不斷融合。

為了因應科技帶來的變革,韋伯提供一些建議,第一,建立一個跨部門的AI團隊,納入來自資訊部門、數據部門、業務部門、法律部門、市場行銷等公司各個部門的成員。這個團隊應該負責監督有關AI的專案,從小規模前導型專案開始著手,學習展現生成式AI的價值,並建立內部專業知識,並提供AI潛在好處的具體例證,這些例證對你的公司是獨特的。第二,投資AI培訓和教育,為員工提供持續的培訓,以在整個組織中建立AI素養。這包括教育員工如何使用AI工具,以及了解它們對業務流程的潛在影響;同時還包括為領導團隊和董事會創造體驗式學習機會。第三,努力確保數據品質和治理。生成式AI的成功需要高品質的數據,因此需要實施強大的數據治理實踐,以確保系統使用的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第四,則是培養創新文化,促進開放交流、獎勵實驗,並支持探索利用AI新方式的各種提議。

對於未來的任何不確定性,無論是風險、機會還是成長,未來學家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時間的意義。韋伯創建了一個新的框架,這個框架打破了以往線性思考的模式,改採「時間錐」的模式進行動態調整;我們看待未來的方式不再是一條筆直的時間線,而是一個不斷延展的圓錐體,根據這個圓錐圖提出四階段發展框架概念,兼顧短期執行與長期願景,從執行、策略、願景到轉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國際大師 殷阿笛(Adi Ignatius):管理者在AI浪潮下的管理創新

殷阿笛(Adi Ignatius),曾在《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等重量級刊物服務,目前擔任《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是全球管理趨勢的領航者。在《哈佛商業評論》開創「工作新世界」系列報導,探討新興科技及永續等議題,專訪全球關鍵企業家。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上,殷阿笛點出「AI」就像剛發明的電力互聯網一樣,尚在發展初期。當你是一個管理者,你需要能夠很自在地使用它,並且讓你的團隊試著使用,主動出擊、多加試驗,看看它如何能幫助你,不能坐等解決方案出現在你的面前。

然而,生成式AI問世後,殷阿笛觀察到一些公司只是一味想應用生成式AI這項技術,這是錯誤的。正確的作法是,必須先考慮要解決什麼問題?希望改善什麼?企業的痛點是什麼?可能是針對內部流程,也可能是與客戶更有效地連接。先找出問題之後,再考慮是否有生成式AI的技術應用可以協助解決這些問題。

生成式AI帶來了許多進步和便利,但也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風險,有些企業會禁止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像是蘋果公司),因為害怕內部機密可能會被用做訓練AI的素材。縱使生成式AI有內在風險,但更大的風險是不使用它。我們需要熟悉它(AI),看看它能為你做什麼。殷阿笛更以日本知名酒廠三得利為例,三得利利用AI來加速黑麥釀造過程,過去15年的陳年釀酒過程可能在一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完成,而且連專家都沒有辦法辨別與傳統釀製法的口味差異,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AWS王定愷:企業需要「安全護欄」,資料才不會在網路上裸奔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主講亞馬遜如何引領企業善用AI發展。他指出,許多年前就有人預言,AI在2023年就會超越人類智慧,2045年更會超越集體人類智慧。不管未來是否成真,未來企業進行任何策略規畫,都必須追隨AI的發展趨勢。

亞馬遜是在2006年開始提供公有雲的服務,當時科技公司都沒有人看好以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能夠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但如今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已經成為遍及全球34個國家或地區,服務數百萬客戶的雲端服務供應商。

生成式AI的時代,也必須具備新經濟思維。王定愷解釋,新經濟思維強調解決問題與由下而上的創新。就像亞馬遜的創新並非來自高層決策或靈感,而是來自基層員工對未來服務的構思,以及試誤(try and error)。這種新經濟思維必須靠數據戰略來推動,實現數據的創新應用,尤其重要的是要將IT部門由後勤部隊轉化為第一線的戰鬥部隊,才能在新經濟時代獲得競爭優勢。

前教育部長吳思華:領導者需具備多重角色、四項特質

前教育部長、政大講座教授吳思華的演講主題點出當今各界關注的一大重點:如何「生成」AI時代的產業領導人?吳思華指出,AI引爆了產業革命,即將改變現代企業的經營邏輯,所以需要不一樣的產業領導人;尤其現在愈來愈多工作透過人與AI協作進行,未來要如何管理或是整合這種工作模式,對新一代的領導人將是巨大的挑戰。

未來的領導者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理念倡議者、活動與成員的布建者、交換機制的架構者、社群連結者、動能蓄積者和制度創建者。從長期人才培育角度來看,未來的領導者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包括創造力、想像力、設計力、敘事力、生態經營策略,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智慧倉儲的能力。此外,領導者還要學會在新興的生態系統中建構有效的治理架構。

吳思華認為,AI時代的領導者還應該具備四項特質,首先是具備宏觀視野、能精準提問、誨人不倦的「教育長」;第二是結合AI智能、關注人本精神、賦能組織,提升資源價值的「創新者」;第三是積極倡議、對未來有清晰的願景、推動人文生態系發展的「革命家」;第四則是在公私利益間取得平衡、辨別善惡、整合生態系統共同資本的「賢明智者」。AI時代為台灣產業再一次帶來典範移轉的機會,我們應該在健康、教育、文創等領域的優勢基礎下,盡早培育擁有開創新局能力,同時具備人文精神的領導人,才能開創出一番新局面。

產學跨界 交流激盪》政大商學院X中華電信X國泰航空 分享GenAI創新應用策略

年會的壓軸議程,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主持多元對談,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家齊、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從機上餐膳、電信防詐、聊天機器人客服、客製化推播訊息等,橫跨學界與產業鏈共同探討「GenAI創新應用策略」

中華電信近期將AI應用至智慧港灣、智慧交通科技執法、智慧醫療等面向。比如運用AI與OCR光學辨識技術,協助台灣港務公司準確抓取貨櫃並運送,避免塞車、塞貨問題。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指出,目前各界多將資源放在AI算力,但平台、應用的投資仍很少,應多投入人文創新的議題,才能達到「三位一體」的整合。中華電信也將持續運用AI,並於下半年分拆成立兩家AI公司,將來走向上市櫃,並期許透過AI賦能、AI協創,持續推動台灣AI產業發展。

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分享,國泰航空從2017年開始整合公司內部所有數據,包含營運數據、旅客數據、航班數據等,與AWS攜手成立AI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並運用亞馬遜AWS的Warehouse服務,為發展AI應用奠定基礎,在這之前,雙方已合作70多個不同的機器學習模型。如今成立創新中心後,有望將開發大型項目的時間從18到24個月大幅縮短,加速AI應用落地。

政大DBA專任教授暨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家齊,針對AI對MBA教育帶來的影響發表觀察。黃家齊認為,需多培養「成長型思維」來因應AI挑戰,傳統MBA教育著重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通常來自於學術研究和一般實務經驗,現階段AI技術在問題界定、資料分析結果解讀、洞見生成與決策等環節,尚無法達到完善的程度。

AI帶來許多變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變的本質。例如,產生洞見、解決問題、解讀資料等能力,這都來自於學生對管理理論的熟悉程度及應用的能力,是學校教育中需要著重加強的部分。AI快速演進下會對企業人力管理帶來挑戰,企業內領導者必須要具備「成長型思維」,並具備創造力、同理心、溝通力等難以被AI取代的特質,才能持續學習精進,培育出真正能夠駕馭AI技術,並引領企業邁向未來的優秀人才。

(完整專題報導內容,歡迎參閱《哈佛商業評論》數位版。)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