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遠見高峰會的第二場「縣市講座」,臺南市長黃偉哲以「科技、永續、智慧 400年古城新面貌」為題發表演說,強調南科在世界半導體產業中,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讓臺南一舉成為備受矚目的「科技新都」。
擁有400年歷史的臺南,不只是文化、美食古都,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臺南市在今年《遠見雜誌》的「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評比中,獲得全國第二的佳績,其中「治理永續」項目,比上屆上升五個名次。
黃偉哲在演講時,除感謝市府同仁與民間的共同努力外,也特別提到,20多年前的南科,就像「長」在一片甘蔗園中,當時許多工程師,都是從北部搭高鐵南下上班,下班後再通勤回台北或新竹,主要原因就是南科一帶,生活機能不夠完善,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在基礎建設方面,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基礎建設不是「高大上」,重點是符合在地民眾需求
黃偉哲說,自他擔任臺南市長以來,就致力於基礎建設,「基礎建設不是高大上的建築,或是可讓某個縣市長留名的建築,我們的基礎建設是農路,是下水道。」
他舉例,2018年,臺南市下水道接管率只有19%,臺北市則是65%,但現在,臺南已成長到27%,這中間的進步,多數人或許無感,但臺北市的面積為271平方公里,臺南市則是2192平方公里,幾乎是臺北市的8倍,「當民眾散布在這麼大的面積,要讓接管率上來,需要更多努力。」
另一方面,在「路平」的部分,黃偉哲指出,當地許多農民在意的是「鄉間小路」,也就是所謂的農路,「國道一、國道三,他(農民)平常可能用不到,他的搬運車,只是從家門前到市場、城鎮。」因此,農民期待的,是把鄉間小路做好,所以五年來,市府在這方面投入許多努力,這是住在市區的民眾,較少注意到的。
SDGs表現優異,太陽光電、再生水成績亮眼
此外,黃偉哲也分享臺南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優異表現,現階段,當地太陽光電,同意備案的裝置容量已超過4000 Megawatt,「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就是預估年發電量52.17億度,能供應148萬住戶用電。」
至於再生水相關技術發展,黃偉哲表示,南部雖然有曾文、南化、烏山頭等水庫,但因臺南農業用水量大,平均一公頃水稻田,就要用掉一萬噸的水,因此臺南必須兼顧農業、產業,以及民生用水。
目前,臺南當地部分產業,已能將其製程排放的廢水,經過回收、過濾,轉化為再生水,估計今年底,一天可提供6.8萬噸,明年底可增加至9萬噸,不僅可避免影響農業用水,也符合永續概念,光是南科,平均每天都可提供兩萬噸再生水。
黃偉哲說,臺南是「世界歷史城市聯盟」的一員,和世界上許多古老城市相比,表現毫不遜色,南科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讓臺南不只是美食之都,文化古都,更是「科技新都」,而科技產業願意來臺南設廠,除了區域平衡發展考量,就是期待能永續經營,而地方政府在基礎建設領域的配合程度,正是關鍵。
遠見高峰會縣市講座臺南市市長黃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