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治療新利器 雙和引進非侵入性神波刀治療  助病人重拾無礙人生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以運動功能障礙表現為主的退化性腦病 ,目前發現主要原因是中樞多巴胺神經系統退化所引起動作障礙,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及女性發病率相當,發生率為約0.1%,60歲以上老人約為1%,70至79歲約為1.5%。過去25年中,巴金森氏症的患病率增加了一倍。雙和醫院神經科陳龍主任指出,據2019年的全球估計顯示,850多萬人患有巴金森氏症,導致32.9萬人死亡,並且持續增加中。名人中如Michael Fox、毛澤東、鄧小平、李泰祥、張光直等晚年都受巴金森氏症所困擾。

巴金森氏症典型四大症狀:(1)靜態顫抖 (2)軀體僵硬 (3)動作緩慢 (4)姿勢、平衡障礙。典型巴金森氏症病人手抖像是在數鈔票,每秒大約三到六次,情緒緊張則會惡化,肘、腕關節齒輪狀僵硬。走路時像慢動作、小碎步、身體屈曲而且手臂的擺幅變小。步伐在起步時很困難,會愈走愈快,甚至導致跌倒。眨眼動作減少、表情減少、僵硬及缺乏笑容,造成面具臉孔。說話時發音單調、小聲、容易流涎、寫字愈寫愈小等。其他症狀如便祕、小便功能失調、直立性低血壓、皮膚潮紅發熱等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晚期可能有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幻覺、睡眠障礙以及疼痛和其他感覺障礙等非運動併發症,導致言語和行動受限以及許多生活領域的限制。

由於醫療的進步,巴金森氏症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下,病人平均都可以再活二十年以上。巴金森氏症的診斷必須靠神經科醫師詳細的問診及神經學檢查,並且安排相關的抽血檢驗及腦部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腦部多巴胺神經元斷層造影(TRODAT)等,來做相關的鑑別診斷,包括腦中風、水腦症、腦部腫瘤、失智症、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病毒性腦炎、腦外傷、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目前巴金森氏症的治療方式有傳統藥物治療包含了左多巴 (Levodopa)、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NMDA促效劑、COMT抑制劑及抗乙醯膽鹼激素,外科手術深層腦部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但在手術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同時,仍須搭配藥物來達到症狀改善效果。最新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MRgFUS),俗稱為「神波刀」,是利用精密的核磁共振精確定位(精確度可以達到1公厘),及將1024個超音波探頭像安全帽一樣戴在頭套上,藉此將熱能聚焦在腦部深層,特別是針對視丘的腹中間核,進行精準地治療。

神波刀最早期是用以治療顫抖症,201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治療巴金森氐症的顫抖症狀,衛福部於2022年核准利用神波刀治療顯性震顫的巴金森氐症。雙和醫院為能提供病人適切多元地治療選擇,率先引進神波刀設備,目前雙和醫院引進之神波刀已替多位巴金森氐症患者進行治療,大幅度改善顫抖的症狀,也讓患者得以減少藥物服用以及其帶來的副作用,重拾健康無礙的人生。

雙和醫院在9/26(一)上午10:00在第一醫療大樓1樓大廳舉行「巴金森症新曙光 讓神波刀為您翻轉新人生」之衛教活動,現場邀請雙和醫院神經退化疾病科洪千岱主任及功能性神經外科專科羅偉倫主任進行治療分享及衛教講座,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及病友出席參與。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