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團隊榮耀歸國,讓世界看見台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團隊在台灣產官學研各界的支持下,順利完成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 21/22)並帶回了包含建築獎第一名(1st Prize of Architecture Award)及創新獎第三名(3rd Prize of Innovation Award)的佳績,不僅為台灣在全球永續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中寫下新的篇章,更讓世界有機會看見台灣作為地球公民一份子所做的努力及貢獻。這個團隊背後最重要的推手設計中心主任曾成德終身講座教授表示「建築具有把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我們希望透過建造一棟房子,集結台灣永續發展的共同價值觀,並讓世界看見台灣!這個獎是我們共同的成就!」
全球永續發展的思潮與行動已經融入常民的生活之中
本次是陽明交大團隊第三次的參與永續建築競賽,從2014年首次參賽至今,見證了全球永續發展的思潮與行動,第三次領導團隊參賽的設計中心副主任曾聖凱教授表示「永續不僅是新建築的顯學,更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本屆參賽的十五棟永續建築原型屋作品中,各國都針對建築材料及工法上進行創新研發,包含使用木、竹、生土等自然材料,以及以回收塑膠、玻璃瓶罐、舊衣物等人造資源進行再設計,除了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及碳足跡,更創造嶄新的永續建築美學。此外在競賽過程當中,學生團隊除了需要建造一棟原型屋作品外,更需要在屋內進行洗衣、煮飯等生活機能的考驗並提供來自各國民眾的現場導覽。在十多萬人次到訪交流的過程中,團隊看到了歐洲民眾對於永續發展作出的生活轉型,包含以自行車取代汽機車作為通勤交通工具、以社區栽種的蔬食取代進口肉品、以現地太陽能源取代由化石燃料發電廠供應的電力等。這些為了永續發展的轉變甚至已經融入常民的生活當中,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時尚。
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宣示持續推動永續發展
此次陽明交大跨領域團隊帶著榮耀歸國,不僅向世界證明在永續建築發展的道路上「台灣可以幫忙,台灣正在幫忙!」(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更宣示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國際合作、產業轉型及政策發展。包含於德國烏帕塔(Wuppertal)以「台灣厝」作品建立的生活教育研發基地(Living Lab),將於今年(2022年)10月01日於永續教育園區(Solar Campus)正式開放大眾參觀。同時台灣團隊也將與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等六國之大學團隊共同成立跨國合作研究聯盟,持續針對永續議題及都市議題進行研究。
在國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不僅持續進行企業產學合作研究,更預計與林務局合作,期望「台灣厝」在台灣落地生根,重現台灣全國產重木建築,並在過程中探索相關營造及建築法規,期望迎來台灣建築產業的再次升級。此外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精神,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也將免費開放本次競賽之專案報告手冊全文及完整設計圖說,期望讓各界共襄盛舉,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享受永續建築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並持續為了下一代推動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Solar Decathlon Europe 2022 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說明
「Solar Decathlon」為2002年由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發起之大學永續建築博覽會型賽事。20年來,來自美國及全球35國超過40,000位菁英大專生參賽,影響力擴及全球,素有大學建築界的奧林匹克殿堂美稱。
本賽事有歐洲盃、非洲盃、中東盃、中國盃、印度盃、拉美盃,皆為全球徵件,投件者來自全球各國致力研究永續建築之大學團隊。參賽隊伍進入決賽後,須提出完整建築設計方案,符合參賽國與主辦國之相關法規規範,設計需取得建築師、結構技師、機電技師之簽證;研發與設計過程中,須結合大學專業課程、施工安全教育訓練與專題研究計畫,推動建築技術及相關產業提升;開賽後,須於指定位置在十四天內由學生完整建起一棟永續建築,監控物理環境與能源管理等各項數值,對社會大眾開放並提供全英文導覽,比賽長達一個月,由各國專業評審針對十項綠建築指標獎項,考核評估房子是否宜居且節能,故名「十項全能」。
本賽事要求競賽隊伍連結在地產業與產官學研單位,不僅考驗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教學實力,更要求工地實作,向國內頂尖企業取經或募款,呈現一個國家在綠建築領域之科技研發與製造能力,以尖端科技帶動整體產業鏈全面進化,推動永續性都市發展與全球化下的在地賦權,促進全球共同迎向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指標。
今年「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 簡稱SDE)由德國烏珀塔爾市取得主辦權,2019年開始全球徵件有80隊投件,競爭激烈,最後來自11國之18隊進入決賽,台灣隊為亞洲唯三隊。今年,因疫情影響,全球貨櫃運輸費用大幅飆升,海陸運費翻倍,來自亞洲的另外兩隊泰國隊無法負擔高昂運費,忍痛放棄到場參賽。台灣隊在最後一刻完成參賽作品運輸出口,順利到場參賽,抱回兩項大獎。
參賽作品「1 House for All」設計特色
永續建築原型:在地出發
本案基於對未來都市住居議題的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區連棟街屋在都市更新時留下的狹長閒置空地為基地,針對現下都更遲緩、房價高漲與能耗飆升等問題,團隊設計並親手打造以台灣都市為起點並可作為其他都市借鏡的永續住宅原型屋「交厝 1 House for All」,並以此案遠赴德國競賽,獲得「2022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建築首獎及創新銅獎,並將持續在德國Wuppertal作為永續生活實驗室及教育研發基地。
為填滿空缺而生:『交厝 1 House For All』
在連棟街屋的5米面寬的模矩中,導入三大設計元素。「共享壁」是將共同壁這個結構元素擴展為空間,將廚房、衛浴、設備機房與活動家具收納等服務性機能整合,主要的生活空間則得以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彈性使用,滿足多種使用情境的「公民平台」。在建築立面與屋頂則建立連續的「平等皮層」,整合太陽能發電集熱、雨水回收、綠屋頂、垂直菜園等機能,提供建築、社區及都市不同尺度的基礎設施,創造永續、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永續新美學:首棟國產重木構造建築
本案在設計上以淨零碳排為目標,首次挑戰以國產柳杉為原材,製造集成樑柱(GLT)及直交集成板(CLT),並以耐震的SE構法為基礎及循環式設計準則,實踐可逆式的循環建築,使房屋可以重複組裝及拆卸,完成同時滿足台灣抗震需求及德國抗雪載需求的國產重木構建築。空間中適度將重木構樑、承重牆及樓板外露,除了保持其易於拆卸維護的特性,有效縮短施工時間及減少現場工程廢棄物外,更透過其金屬連接件與重木的鎖固,創造亦剛亦柔的構築美學。
指導單位: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顧問單位: 建築顧問|大烜建築師事務所
結構顧問|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機電顧問|漢唐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重木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木材利用實習工廠
細木作|清煌工程行
水電空調|西富企業社
金屬外牆|強安威勝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 尊榮白金級贊助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軒展股份有限公司
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白金級贊助 台灣歐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強安威勝股份有限公司
富宇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構見工設計制研有限公司
黃金級贊助 卜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泉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銀級贊助 山海雲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允禾發國際有限公司
西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宣冠股份有限公司
洺展塑膠有限公司
洺展塑膠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
張樞建築師事務所
景雅琦建築師事務所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鉅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慶橋實業有限公司
璞園建築團隊
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銅級贊助 開泰給水設備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
交通大學校友會、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潘冀建築師事務所、
杜塞道夫婦女會、德國台灣協會西區分會。
FUYU台灣美食坊、Teamate、台商電腦公司、台歐名品、台灣寶島美食、典長藝術有限公司、
怡霖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金車關係事業、帝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胖餐桌、國際合一太極氣功回春養生功健康推廣協會、張睿文律師事務所、群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靖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歐洲台灣精品茶協會、繼盛科技有限公司。
(依公司名筆劃排序)
Chou Yi-Ling、Han-Sheng Chen、Serena Huang、Tanja、Yoni Yeoh & Fizzy Chen、
尤綉慧、王素珠、田宏鈞、江艾蓉、何亮旻、吳安芩、吳孟珊、吳拓霖、吳姿宜、吳碧馨、呂豔華、
宋貴修、李佳如、李冠成、李秋萍、李逸群、李鐘亮、沈金陵、周世崇、林玉珠、林杏霞、林宜弘、
林亮君、林恒均、林春燕、林美鳳、林婉叡、邵璦婷、施宣揚、柯維恩、柯錦瑛、胡琇棉、范莉雯、
張淑貞、張雪姬、莊淑雯、許巧伶、許弘毅、許登傑、許榮江、許麗雪、連正章、陳玉玫、陳春梅、
陳春興、陳羿伶、陳素真、陳淑珠、陳淑惠、陳 都、陳朝鄉、陳詠暄、陳榮祥、陳黎黎、陳鏗任、
傅美玲、曾詠青、游千慧、賀淑英、黃彥雄、黃樂綺、楊立昌、楊宗穆、楊美惠、楊家文、楊展超、
楊純菁、楊曼妮、楊博輔、葉秀娟、葉信雄、葉建興、葉炤萍、葉美惠、葉橞蓁、詹秀蘭、趙又慈、
劉秀美、劉佩瑜、劉瓊玉、德國善心人士、蔡瑞玲、蔡護妹、鄭子豪、鄭素賢、鄭惠馨、鄭晴如、
賴春美、謝志偉、魏鎮炎。
(依姓名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