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10月5日對於「關渡自然保留區」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此日召開「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審議會」,會中討論關渡自然保留區廢止案後決議同意廢止,此決議結束了35年來禁止人為經營的情形。
關渡自然保留區於75年6月27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會銜經濟部公告劃設,範圍為關渡堤防外55公頃沼澤區,保育標的為水鳥,並指定北市府建設局(現為產業發展局)為管理機關,動物保護處於99年成立後接管此項業務。
動保處接管後長期委託專業團隊進行保護區域及其周邊環境監測,監測發現因紅樹林快速擴張,保留區由原本的泥灘演逐漸演變成今日超過6成範圍均變成紅樹林,水域性鳥類不易利用,鳥種從原監測至最多130種以上下降至48種,並以樹棲鳥類為主。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長宋念潔表示,關渡自然保留區原是水鳥的重要棲息地,保留區的劃設也是為了保育水鳥,但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僅能持續觀察任此生態系自然演替,因此在濕地保育法出現後,經多方檢討,了解先鋒型的生態階段不經人為管理是無法維持的,濕地保育法允許適度地進行棲地經營管理將有助於當地自然環境的改善,感謝農委會能認同臺北市政府的提案並決議廢止保留區,北市府已擬定相關經營管理計畫,提供中央主管機關參考,未來北市府將和中央主管機關合作就調節紅樹林生長以達到回復水鳥棲地及降低洪犯威脅等面向訂定保育利用計畫,並持續執行監測。
另在提案的溝通過程中,有許多民眾與關心生態的團體擔憂保留區廢止有開發的疑慮,動保處說明,廢止後原保留區全區目前仍屬於關渡重要濕地的核心保育區僅允許生態保育及研究利用,請民眾無須擔憂。
臺灣大學演化生態實驗室李培芬教授表示,35年前關渡地區因為一群民眾發現當地冬候鳥來臨時,可以看到上萬隻鷸鴴科鳥類在此棲息覓食,讓人非常感動。剛好第1個可保護自然環境的法令–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施行了,因此推動將此區域劃設為自然保留區。經過這麼多年來,環境自然演變,導致鳥類棲息的種類組成跟數量降低,新法令的產生將有助於改變現況,期盼能迎回過去萬鳥齊聚的榮光。
更多相關資訊及保留區廢止之評估經過可至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官網-我要專區-「我要瞭解關渡自然保留區」查詢,另外,動保處目前將擇期針對此案舉辦說明會,確切時間及地點會公布在官網。
關渡自然保留區內河道兩側長滿紅樹林,水鳥難停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