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刻 BECOMING』 李霽LEECHI個展 LEECHI Sol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21 年 12 月 11 日至 2022 年 01 月 20 日

開幕: 2021 年 12 月 11(星期六)15:00- 20:00

主辦:Yesart Gallery 意識畫廊

地址:11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48號

展覽協力:Asia Juan 阮籃瑩

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隆重呈獻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李霽LEECHI個展,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分別是『民生日常』、『以前』、『神性』、『衣櫃』、『時間』、『實質上』、『性行為』、『坐擁權力』、『白華』、『免役系統』。以作品名稱帶出他從自身的經驗和對環境、社會性的觀察,他以溫柔和極詩意的結構調性表現出作品空間美感,而結合起作品的骨架是他的敘事和轉化的天賦能力。

『 即刻 Becoming。』— 是進行中漸變的狀態、是某個時間段的節點、是展覽的名稱、是這系列作品的表態,更是藝術家李霽LEECHI的寫照。

李霽LEECHI擁有多重面向,如同他的寵物變色龍:童年成長過程中對大自然的體驗與連結、建築系務實理性的思維訓練、就業後從事空間設計所經歷繁瑣的工程與不同角色的溝通,水瓶座的他總是在現實與非現實的維度中發現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透過創作產生對自身對環境與對哲學的提問、整理、探索、反思,也企圖引起觀者的迴響與共鳴。

李霽LEECHI的建築思維與實踐深植於作品各個符號當中,透過轉化不同媒材,將個人感受與對社會的反思融為一體,帶領觀眾思考比自我更深邃的形而上學的探索。直覺性的二維畫面被創作後,藝術家選擇使用最務實煩累的手作實驗方式,針對蒐集而來的物件進行技術研究,改造它們的外觀、 或轉化物件的本質,例如2013年以植物與現成物,到近期直接使用生活裡面輕易可見的生活物件、消耗品、重複使用的替代品、再製品、廢棄建築材料等,進行重組應用轉化拼貼。觀看李霽LEECHI的作品是複雜的感官體驗,挑戰觀者視覺與認知的慣性,這些再生媒材的新樣貌,讓創作本身延展出更多樣豐富的意涵,使每位觀者皆能在其中擷取與自身有共鳴的想像與詮釋。

< 作品介紹 >

作品001:民生日常

這件作品直接使用生活裡輕易可見、隨手可得的物件組成不同的單元,像是從LED燈排風扇擷取局部、罐頭的金屬箔片、燈管與不同的切片,勾勒出我們的生活型態與印象。

透過自我撿拾與搜集的過程,自身的視野與生活模式因此被形塑出來。

作品當中植物性的部分較多是象徵藝術家在運作事情時的生活的狀態。

作品002:以前

李霽LEECHI總是以直覺性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作品的視覺形式,再思考以何種材料來詮釋他當時的直覺。

這件作品有著關於他個人時間的節點,連結對應著他自身:

珊瑚是某時期對海洋認識探索經驗;

作品頂部有類似金色三角的造型,象徵神性;

中間部位以玻璃材質輕盈通透的呈現,在面對絕對權威時,企圖以通透的方式檢視每個端點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

作品當中的支角、似玉的大小腸型態,象徵對過往不斷消化代謝,最後僅成為沉澱後的結構而已。

這件作品從藝術家如何看待以前,到以前這兩個字僅成為藝術家面對事情的語言。

作品003:神性

東方西方哲理交疊和建構,亦是藝術家成長背景和環境交疊的關係,產生對於神的思考,還有人與神連結關係的體驗。

這件作品藝術家的詮釋:是脈輪關係,從第一到第七脈輪的中間是一個軸線,從軸線鋪陳各種回應,成為不同的抽象的具象的轉化,產生能量譜系。

絕對的對稱性像是對西方儀式,其中留白不均勻比例的對稱象徵東方,象徵對於某種意識再現的體驗與它的體態。

齒輪象徵運轉、樞紐,在較高的位置一路向下在中間形成兩半,象徵兩個不同的內在,彼此平衡彼此對話。

藝術家以直覺做出此畫面,事後察覺到連結土地的部分使用的是金色,金色在土壤裡面,長出像是充滿能量的大樹。

背景以點狀的矩形象徵疊合的動態,我們總是使用過濾的方式得出我們想看見的畫面與結論。那個解析度低的圖檔、模糊的瞬間像是疊合的過程。

對藝術家而言,神性的追求到最後只是一個中軸線,中軸線以外的事情都不再具體也不再重要。

作品004:衣櫃

這件作品賦予衣櫃的形式,像我們儲藏身體的建築。

衣櫃在同志族群裡的意義是,他可以走出來也能走進去;然而對藝術家而言,衣櫃更像是身份關係的櫃體,他想表達賦予自身靈魂的自由度與流暢度以外,也是他正在實踐的事情:一層層地打開,他只需要選擇以何種方式打開與展現。

中間圓柱是櫃體本身的軸心,亦像是植物輸送養分的管徑、水分、血管、神經、管束等帶狀結構體象徵汲水的核心能量,展現自由與放開。

似建築的平面圖的畫面帶著點狀玻璃結晶,象徵在閱讀自我的時候。

藝術家的創作總是結著他的生活的經驗,他想討論何謂作品的真實與人的真實性。

我們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立場所以使用很多包裝,或使用各種不同話術,我們以為自己是對的,但更多時候那個對與錯得關係只是相對的語言。

他只是他,事情只是事情,物質只是物質,到底他是如何變成另外的型態,我試著在作品裡面展現這件事,我希望別人看到,或是我更希望自己使用這樣方法,來處理對世界的想像。

作品005:時間

透明壓克力建構刻度狀的型態,以及類似鷹架搭建的金屬支架,還有好似揉捏出來石膏不規則量體

,這三個元素形成一種時間構成,產生搭建的訊息與動態。

好似揉捏出來石膏的不規則量體,像是透過事情的發生,生命產生漸變、集體關係的演變,演化的過程使得時間露出他的身份。

這幾個不同元素象徵看待時間的方式,作品裡類似影子的部分,其中植物是生物現象,白天的光合作用,晚上的呼吸作用,在氣體交換潮汐變化之間的一切的總和。影子與光有關係,作品用影子的移動平抑了光的存在,某整程度回應到集體意識的形式,用一個最中性的表情,呈現模擬時間在刻度裡的運作。

作品006:實質上

某種程度我們在講實質上、建構在實質上的時候,通常都不這麼實質上。

有趣的點在於,這件作品唯一一個札實的存在的,是中間的木頭切片,但是呈現出來是虛的空;一片片木板堆疊中間空心的結構,在上面好像一個建築的頂棚結構,建築師總是想辦法突破地心引力的限制,捏塑出如何讓我們的感知產生更抽離更不具體得型態。

其實覺得『實質上』與其他作品不太一樣,這件較獨立,在這檔展覽當中開啟一個有趣的思維。

就像我們討論關於定位、定義、身份認同、如何找到共通點能夠被延伸和發酵,『實質上』這件作品也象徵和他人產生關係的時候,總是會有這麼一點偽善和表現讓一開始的建構能夠回到我們不同意識的意圖,成立的真相,然後也許到後面實質上它就變成了實質,而非表象。

作品下面這些大理石岩板以及塑造出來的岩塊,象徵真實的定義只是一種定義,事情的角度成為不真實,或是其實也沒有不真實,只是我們賦予事情的一個角度,所以才產生了對於別人認同的狀態。

這件作品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形式的給予、材質的應用、還有不同元素的組構,創造出我們在認知事情的角度和看法,使得這件作品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作品007:性行為

藝術家逐漸對『性行為』的關係有不太一樣的看法。

這件事情和我們身體的內建有關,靈魂與身體是結合,但其實也是各自獨立個體。身體有我們靈魂控制支持的地方,那個支持使得身體正常運作,有著彼此運作的關系。

身體直接反映的生理現象,包括肚餓口渴乾燥需要睡眠以及感到疲勞,都與我們的應用身體有關係。

『性行為』產生與他人的貼合,那個貼合某些時候使我們感受到連結了我們的歸宿。

這種貼合也好像透過與他人結合,我們試著創作自身的宇宙運作關係。

某種程度不論身體是否實質發生,可是這樣運作狀態,我認為他與性行為的定義是有直接的意義的延伸。

這件作品我想表達更多的像是觸覺,這個觸覺很像我們肥皂的黏稠感,黏稠感產生泡沫狀的薄膜,泡沫狀的薄膜在同一個波體中線來回擺盪的過程。

我認為到最後人在追求使用別的位置的觀點回來看照他的本質,他的本來只是一種本質,我們和本質之間如何產生溝通橋樑,取決於我們的經驗。這件作品名稱很直接,直接的背後影射:真實的事情是回到背後的那些意涵。

作品008:坐擁權力

作品姿態像一個坐在權威上的型態,冠冕頂在頭上,宇宙圍繞自己週轉。

坐擁權利是指在自己的位置上,讓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圍繞著自己,不斷建構出的場域價值,及創立出來的影響力。

一個像是極致的光的頂點,這頂點與「作品003:神性」一起談,「作品003:神性」的神聖連結

是土壤裡面的養分,然而權利這件事情向來都是讓他人臣服,臣服背後的意義,通常是建立在恐懼與不安上,使得權力更能作為操控的手段,即作品裡有旋轉的動力機制,周邊關係形成他能控制的範圍。

作品形式是直接的,坐在擁有的身體語言運轉也很直接,使他能夠產生共鳴有被討論的機會。

作品009:白華

相對其他九件作品,這件作品單純呈現物理條件的關係:在人為建構的集體關係當中產生出的有機變態,是來自於外在環境條件與氣候現象。身處台灣的我們因為海島的地型特色,氣候潮濕,因為這種含水感環境造就出性格中的曖昧不清的特性。

此件作品運用可吸水飽和的材料,像是磚塊建立的房屋壁面樓板或屋頂,因為潮濕所以產生壁面泡沫粉列白華的現象,反映在作品當中的結晶體。

作品010:免疫系統

這裡的「免疫系統」不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而是集體性次序。

當我在運用材質再現轉化的機會的時候,好像給了我一種免疫力,也給事情一種免疫力。

免疫機制來自於我如何重新看待已經習慣的世界。綠色礦物像是孔雀石,具有療癒的影響力,同時也產生代謝的機制。

當這個習慣性改變的時候,總是需要透過不斷維持平衡的狀態後,才能有機會發展出新的平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點,面對習慣性改變時,這節點一直處在位移的關係裡面。

免疫系統轉化變化的時候,它像是時間區塊,是我們去回應作為其中一個動態原子湧進湧動的變化。

作品當中有許多細微表情,其中像風帆的結構體的金屬表面顏色因為特殊處理,讓它呈現被侵蝕的瞬間所產生顏色的漸變與鏽蝕,我試著描繪出這件事情不是良好或損壞,而是如何在破壞與重建的過程中我們如何面對免疫的關係,如何重建整體的系統。

<藝術家介紹>

李霽LEECHI

1983 出生於台北

2007年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擅於進行一種具有概念性內涵的建構與發展的美學表現,重新給予多餘或廢棄的耗材新的生命樣貌和美學價值。

李霽LEECHI的成長過程中,總是與自然界有著神秘的聯繫與感受,成年後因從事空間設計的工作,開始對於環境材料的思索與應用。2013年開始以植物作為藝術裝置的媒材,創作的概念開始延展到設計案、教學、藝術創作、產品發展。除了以植物為媒材以外,近年來開始應用各式建材、廢棄材料、回收材料轉化成為建構作品的媒材應用。

他認為創作應是先思考其關係的定義,且忠於內在的直覺是更為科學的依據,方法與熱情的界線只是不斷平衡的調整。

李霽LEECHI的建築思維與實踐深植於作品各個符號當中,透過轉化不同媒材,將個人感受與對社會的反思融為一體,帶領觀眾思考比自我更深邃的形而上學的探索。

除了藝術家身份以外,李霽LEECHI創建品牌公司-質物霽畫 BOTANIPLAN VON LEE CHI ,透過此品牌在商業市場中進行美學表現,憑藉使用多餘或廢棄的耗材作為商品概念的載體與大眾對話,影響觀看者與參與者,對地球和環境產生情感的反思與共鳴。

同時李霽LEECHI也是位極限馬拉松跑者,他將各地的馬拉松經驗,融入環境與建築空間的藝術脈絡之中,運用不同的狀態去面對各種景觀,擷取 當地自然建築的肌理,透過植物最真實的語言,來傳遞最實際的生活樣貌。

曾以與Hermès合作作品『未來博物館:消失的物種』一作,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獎,並以『無機體 Inorganic Mineral』系列 作得到2019 A’ DESIGN AWARD金獎肯定。合作對象包含 Montblanc、Chanel、RIMOWA、RAW、誠品、忠泰集團 等,曾受到 TEDxTaipei 邀請於2019年會擔任講者,於2020年與勤美學森大合作策劃為期三天的生態學工作坊,並有個展《無機體》等。

『即刻 becoming』李霽個展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